一周文化讲座|你我皆是历史的现场

一周文化讲座|你我皆是历史的现场

hyde656 2025-08-08 装修图样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北京|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厚闲新书《胡同烟火》分享会

时间:8月9日(周六)14:00-16:00

地点:朝阳区广渠路66百环家园3号楼朝阳区图书馆内一层象外空间

嘉宾:厚闲(画家)、琛瑶(图书编辑)

小红书人气绘画博主、畅销书《家在小院里》作者厚闲将带着她全新治愈系图文集《胡同烟火》做客朝图·象外空间。8月9日,她将与本书责编琛瑶一起细数岁月时光里的美好生活。

北京|隐入大理福尼亚——一个英国小伙的精神游牧史

时间:8月9日(周六)14:00

地点:朝阳区新源南路8号启皓大厦1层西门中信书店

嘉宾:艾礼凯(作家、编辑)、杨大壹(播客主播)

英国小伙眼中,中国青年状态如何?英国青年状态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看待“脱欧”这类大事件?“躺平”、“内卷”是全球议题吗?牛津高材生艾礼凯解锁新身份,8月9日,他将带着新书《大理一年》做客中信书店·启皓店,与播客《文化有限》主播杨大壹一起聊聊大理生活。

北京|《洗冤录:中国古代刑案故事集》新书沙龙

时间:8月9日(周六)14:30-16:30

地点:朝阳区西大望路21号合生汇购物中心2层中信书店

嘉宾:郑小悠(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王冕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

地位尊贵的格格为何险遭毒杀,企图毒害她的究竟是什么人?乾隆帝为何对案件审理结果慎之又慎?刑部大门前的自杀者是何人?为何有人“心甘情愿”为了族人自杀?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郑小悠、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王冕森带领大家通过两个具体的、曲折的案件,解读清代的法律,揭示在《大清律例》的框架下,一个冤案要想得以昭雪,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北京|黑色浪潮:纳粹德国的兴起

时间:8月9日(周六)14:30

地点:朝阳区光华路5号院1号楼二楼建投书局

嘉宾:李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潘采夫(作家、媒体人)

作为一个人口和资源中等规模的国家,而且刚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德国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恢复国力,并爆发出如此强的战斗力的?它是如何动员民众并聚集资源的?二战后,比起日本和意大利,德国人对纳粹历史和自身战争罪行的反思更为深刻。那么,战后德国人采取了哪些措施清除纳粹余毒?当下的德国是否还有纳粹的追随者?8月9日,“血与火的记忆——全球视野下的抗战与二战”系列讲座第二场活动,邀请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维、资深媒体人潘采夫,深入聊一聊“黑色浪潮”纳粹德国的兴起。

北京|《龙凤歌》里的生命律动——胡学文作品分享会

时间:8月9日(周六)14:30

地点:东城区板厂胡同12号卓尔书店

嘉宾:李浩(小说家、评论家)、石一枫(小说家)、胡学文(作家)

长篇小说《龙凤歌》是作家胡学文继《有生》之后的又一力作。小说聚焦普通乡村百姓的日常图景,以马、朱两家几代人的命运流转为主线,细腻铺展了从物质匮乏的上世纪到现实巨变的新世纪里,豆庄各色人物的生命轨迹与心灵图谱。8月9日,胡学文将携《龙凤歌》来到北京,走进卓尔书店,与李浩、石一枫文学名家,从“生命律动”的细腻解读到 “复调叙事与中国寓言”的探讨,探寻这部作品背后所蕴含的生命律动之美,以及创作过程中细腻而深刻的肌理脉络。

北京|青春的光明和暗影——《少年中国》新书分享会

时间:8月9日(周六)15:00-17:00

地点:朝阳区东坝镇半截塔路53号郎园Station(北京纺织仓库南门)D3-1座单向空间

嘉宾:宋明炜(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东亚系讲席教授)、陈济舟(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助理教授)、柏琳(作家)

自梁启超于时代危局提出,“少年中国”便成为民族新生、变革希望与无限未来的象征。然而,宋明炜在《少年中国》一书中,以其精深的文学史洞察力,引领我们穿透这理想化的光芒,凝视其下长久被忽视的暗影。8月9日,宋明炜与学者陈济舟、作家柏琳一起来到单向空间·郎园Station店,与朋友们聊聊与青春有关的光明与暗影。

北京|当医学遇见“非理性”——“医学文化史”系列新书分享会暨跨学科对话

时间:8月9日(周六)15:30-17:00

地点:海淀区成府路270号中科科仪大厦4号楼培文书院

嘉宾:李敬泽(评论家、作家)、张大庆(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医学史研究中心主任)、石川(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丁荣晶(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从古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梦境疗法,到中世纪基督徒将麻风病视为灵魂的试炼;从文艺复兴时期用宝石护身符对抗瘟疫的实践,到启蒙运动中麦斯麦术引发的科学与神秘之争——医学与“非理性”经验的纠缠,始终是人类探索生命与疾病的重要命题。8月9日,这段跨越千年的复杂历史将在“医学文化史”系列新书分享会暨跨学科对话中被重新审视。

北京|想象中的博物学世界——《漪》《水星逆行》新书分享

时间:8月9日(周六)18:00-19:30

地点:朝阳区东三环北路27号嘉铭中心B1中信书店

嘉宾:杜梨(作家、译者)、双翅目(科幻/推想小说作者)

青年作家杜梨与双翅目,正在通过文字践行对自然的回归。《漪》根植于杜梨扎实的城市自然观察;《水星逆行》则以科幻和哲学思辨拓展博物学的边界。一位扎根于城市荒野观察与共情,一位致力于理论思辨与叙事实验,虽路径不同,但都体现了同样的核心精神:以观察与好奇,探索生命与存在的复杂性。8月9日,我们特邀杜梨、双翅目两位青年作家围绕“想象中的博物学世界”展开对谈,重新审视习以为常的自然,在细微处发现被忽略的可能。

北京|复调叙事与中国寓言——胡学文《龙凤歌》新书分享会

时间:8月9日(周六)19:00

地点:东城区和平里西街51号雍和宫壹中心B8座1层雍和书庭

嘉宾:贺绍俊(评论家)、杨庆祥(诗人、评论家)、胡学文(作家)

8月9日,作家胡学文将在雍和书庭为我们揭开《龙凤歌》创作背后的点滴故事,分享他在塑造人物、构建情节时的心路历程。评论家贺绍俊、诗人兼评论家杨庆祥、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黎,将从专业视角出发,深度剖析作品中的复调叙事手法,解读其如何与中国寓言元素巧妙融合,挖掘作品蕴含的深层主题与时代意义。

北京|徐徐道来话故宫:明清皇家生活趣谈——《故宫生活志》新书分享会

时间:8月9日(周六)19:00-21:00

地点:朝阳区建国路87号SKP购物中心四楼SKP RENDEZ-VOUS

嘉宾:周乾(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徐德亮(相声演员、文化学者、书画家)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的新作《故宫生活志》,从日常生活到时令风序,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厚的文献资料、轻松幽默的笔调,讲述了宫廷中的趣闻轶事。8月9日晚,我们特别邀请著名相声演员、文化学者徐德亮,与周乾一起做客SKP,聊聊故宫背后的明清皇家生活细节和老北京的民间风俗。

北京|童养媳、烈女与寡妇再嫁:古代婚姻中的伦理与生活——《伦理与生活》新书分享会

时间:8月10日(周日)15:00-17:00

地点:海淀区复兴路69号五棵松万达广场二层方所

嘉宾:毛立平(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黄正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潘文捷(记者)

从悬浮到在场: 回望中找回生活的纹路。方所、大学问、Xmind思维导图特别企划“你我皆是历史的现场”系列活动,希望和你在不同角度的历史选书看见那些相通的“你我”: 流动的人、被物化的人、看不见的人、不被看见的人。8月10日下午的第一场活动,有幸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毛立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黄正建、《界面》文化记者潘文捷,围绕《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与社会》,从古代婚姻中的童养媳、烈女、寡妇再嫁等问题说起,聚焦古代的婚姻与社会,从历史文献、伦理道德与法律制度等角度,揭示古代官方伦理规范与民间生活实践的矛盾性和二重性。

北京|重新发现中国:八位历史学家的中国观察——《历史的钟摆》新书发布会

时间:8月10日(周日)15:00-17:00

地点:朝阳区东四环南路56号远洋国际中心E座27层先知书店

嘉宾:李菁(媒体人)、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朱伟(媒体人)

费正清用“冲击—反应”的目光发现了什么样的中国?柯文又“从中国发现历史”中看到了什么样的中国?而傅高义又从改革开放设计师的传记中写出了什么样的中国?刚刚过世的许倬云老先生是怎样从制度中国转向社会中国,最后又回到文化中国的?而葛兆光教授又是如何站在晚清、民国的学术延长线上,从深度、宽度、广度以及方向上拓展了对中国的认知?李菁对上述历史学家的8篇采访构成了这本《历史的钟摆》。而上述问题,正是本场活动所要追问的。历史的钟摆朝向何方,取决于我们如何选择。而我们如何选择,主要得益于这些历史学者如何书写。

北京|被镜头定格的三十年:一个普通打工人的史诗——《如此打工30年》新书分享会

时间:8月10日(周日)15:00

地点:朝阳区东三环北路27号嘉铭中心B1中信书店

嘉宾:占有兵(打工人、摄影师)、齐丽霞(木兰花开联合创始人)

打工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抱着这样的疑问,占有兵开始用相机记录下工厂打工人的生存实况,20年的时间,保存下150万张照片。他从中精选出印象最深的127张,写下它们背后的故事,于是便有了这本《如此打工30年》。它不仅是一个人的记忆载体,更是一部中国打工浪潮的视觉史诗,将我们带回那个"东南西北风,发财到广东"的激荡年代。

上海|蒙古,如何从游牧部落到世界性帝国?

时间:8月8日(周五)19:00-21:00

地点:浦东新区浦城路150号3楼融书房

嘉宾:虞云国(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温海清(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成吉思汗如何崛起于草原,最终征服世界?南宋没有蒙古人的骑兵优势,没有无边的草原可以迂回,凭借什么让这个超级帝国久攻不下?而征服和统治间的矛盾最终又如何改变了蒙古帝国?为什么这个看似无敌的超级帝国,不到百年就土崩瓦解?8月8日晚,陆家嘴读书会邀请到宋史专家、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学术带头人虞云国教授和蒙元史专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温海清,一起分析草原帝国的兴衰。

上海|如何面对人性中的非理性——《如何从敌人身上获益》新书分享会

时间:8月9日(周六)10: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

嘉宾:仲树(播客主播、译者)、赵宇飞(译者)

《如何从敌人身上获益》精选自古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普鲁塔克《道德论丛》一书,由政治哲学青年学者、小宇宙“独树不成林”主播仲树翻译。8月9日上午,仲树将与另一位青年学者赵宇飞就这本新书展开对话。

上海|宋式家具文脉与当代生活

时间:8月9日(周六)10:00-12: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研讨室7-03 

主讲人:邵晓峰(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教授)

宋代以后,我们的起居方式尚未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当代绘画在表现今人生活时,所借助的家具文化与陈设仍然多是宋代以来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本次讲座以宋画来研究宋式家具文化的雅居之美。8月9日,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教授邵晓峰来到上海图书馆东馆,和读者们分享“宋式家具文脉与当代生活”。

上海|生活最好的方式:梭罗《瓦尔登湖》

时间:8月9日(周六)13:30-15: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

嘉宾:顾文艳(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刘云(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

1854年8月9日《瓦尔登湖》问世,被誉为“美国的圣经”。这部19世纪的文学作品,在当代不断被提起,重新被解构。8月9日,“经典导读”第五期,我们特约两位青年学者——华东师大中文系副教授顾文艳、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副教授刘云,以“生活最好的方式“为题,一起共读梭罗的《瓦尔登湖》,带我们去往“氧气森林”。

上海|为何中东是世界的火药桶?从奥斯曼解体到现代困局的思想之旅——《穿越百年中东》新书分享会

时间:8月9日(周六)14:00-16:00

地点:长宁区延安西路1262号上生新所7号楼茑屋书店

嘉宾:郭建龙(作家、社会观察家)、鲍克凡(播客主播)

一战硝烟散尽,奥斯曼帝国的轰然倒塌,为中东埋下了绵延百年的纷争伏笔。这片连接东西方的古老文明腹地,如何在殖民的刀锋、石油的黑金、教派的裂痕与大国的棋局中,一步步沦为世界的“火药桶”与永恒的“十字路口”?郭建龙的《穿越百年中东》正是一部以脚步丈量历史、用双眼穿透迷雾的“穿越”之书。8月9日下午,我们诚邀郭建龙与深耕中东研究的鲍克凡博士,跟随《穿越百年中东》的足迹,从伊斯坦布尔的帝国残影到埃及的断壁残垣,从库尔德人的悲愿到“阿拉伯之春”的幻灭,以行走者的亲历视角与学者的冷峻剖析,拆解这片土地的血与火、信仰与现实,探寻人类在复杂历史十字路口的共同命题。

上海|邓散木晚年事略

时间:8月9日(周六)14:00

地点:闵行区新镇路1536号海派艺术馆二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张京军(文博学者、邓散木艺术馆馆长)

本次讲座将聚焦中国近现代金石巨匠邓散木先生的晚年生活,通过解读其病榻上的手稿、印章原拓及私人书信,深度剖析身体困厄与艺术升华的辩证关系。主讲人张京军先生将结合《篆刻学》手稿修正页、晚年“换了人间”等经典案例,解构邓散木“病臂挥毫见骨筋”的创作方法论,揭示其以金石之力对抗生命绝境的审美哲学——从截肢后的“一足”名号到震颤左手中的铁线篆,从理论著述的严谨体系到绝笔之作的悲怆雄浑,为当代艺术创作者提供一份超越技术层面、直抵生命境界的精神范本。

上海|破坏实验与个人史地图:都市创伤的两种解法

时间:8月9日(周六)14:30-16:30

地点:虹口区公平路18号8栋嘉昱大厦一层建投书局4楼传记图书馆

嘉宾:李明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丹燕(作家、纪录片导演)

2017至2023年,当纽约在政治撕裂、疫情冲击和种族矛盾的漩涡中挣扎时,一名中国学者安静地潜入它的肌理。六年沉浸,十二篇非虚构札记,五十余张现场照片,见证一座超级都市的损毁与愈合,也映照出全球化时代我们共同的隐痛。8月9日,我们邀请《破坏实验》作者李明洁与作家陈丹燕,共谈“纽约的损毁与愈合”。纽约的伤,也是(去)全球化时代我们共同的隐痛。

上海|《白蕉诗词集》新书分享会

时间:8月9日(周六)15:00-17:00

地点:黄浦区福州路424号艺术书坊三楼

嘉宾:王浩州(书法家、书法史学者)、汤兆基(书画篆刻家)、张恒烟(上海中国画院理论研究员)

8月9日下午,《白蕉诗词集》编者王浩州、书画篆刻家汤兆基、画家张恒烟相聚艺术书坊,以对谈形式分享新书《白蕉诗词集》,品读白蕉的文学宇宙,重现其爱国忧时的深沉之作与婉约清空的词章隽语,共溯二十世纪海派艺术星空。

上海|光就诞生在这最黑暗的日子——诺奖作家托卡尔丘克作品《雅各布之书》分享会

时间:8月10日(周日)14:00-16:00

地点:静安区南京西路1168号中信泰富广场LG层中信书店·跳岛声音书店

嘉宾:于是(作家、文学翻译)、赵松(作家、评论家)

《雅各布之书》是波兰国宝级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决定之书”,也是广受赞誉的“奇迹之书”——中文版1038页,200多位出场人物,100多幅史料插图,时间绵延近200年,跨越7个国家、5种语言、3大宗教。雅各布是谁?为这样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人物,托卡尔丘克创造出了怎样的文学宇宙?而我们又为什么需要重新讲述这个遥远的故事?8月10日,我们特邀作家、文学翻译于是,作家、评论家赵松两位嘉宾,和《雅各布之书》责任编辑希铭一起,与大家共同深入这本“奇迹之书”。

上海|在这个时代,为何还要行万里路?——《穿越百年中东》新书分享会

时间:8月10日(周日)19:00-21: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

嘉宾:郭建龙(作家、社会观察家)、程衍樑(JustPod首席执行官、播客主播)

当奥斯曼帝国的最后一缕余晖在枪炮中熄灭,一场撕裂文明的血色百年就此启幕。殖民者的刀锋如何划出扭曲的国界?石油的黑金为何成为诅咒而非希望?信仰的旗帜下,掩盖着怎样的权力博弈?从残垣到德黑兰的街头,普通人如何在历史飓风中挣扎求生?《穿越百年中东》以恢弘笔触揭开这片“世界火药桶”的百年伤疤,郭建龙在书中还原历史现场,深度追踪帝国解体之殇。8月10日晚,我们邀请作家、《穿越百年中东》作者郭建龙与知名播客人程衍樑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展开一场穿透历史迷雾的对话。

上海|舒曼音乐中折射出的德国文化

时间:8月12日(周二)14:00-15:3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B1乐享厅(红厅)

主讲人:张玎苑(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钢琴家)

8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张玎苑教授将在上海图书馆东馆B1乐享厅举办“舒曼音乐中折射出的德国文化”专题讲座,携手该校研究生团队以“讲演结合”的形式,为音乐爱好者系统解读德国浪漫派音乐家舒曼的音乐创作。活动将通过《骑士鲁伯特》《大卫同盟舞曲》《傍晚》等代表作品的现场演奏与专业解析,多维度阐释作品蕴含的艺术特征、文学渊源及历史语境,引导听众深入理解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音乐作品传递的情感与讯息。

上海|淞沪抗战的历史光影与文学记忆

时间:8月13日(周三)14:00

地点: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1楼研修室

主讲人:唐小林(上海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导师)

2025年“红色印迹”系列讲座第四讲《淞沪抗战的历史光影与文学记忆》将在8月13日下午于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1楼研修室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上海大学中文系唐小林老师主讲,在“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聚焦淞沪抗战期间的文学创作,共同追忆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

上海|《身体,再来》,在数字的荒野里打捞身体——中韩女性作家科幻畅想对谈

时间:8月13日(周三)19:00

地点:静安区南京西路1168号中信泰富广场LG层中信书店·跳岛声音书店

嘉宾:金草叶(作家)、千先兰(作家)、程婧波(作家)、王侃瑜(作家、学者、编辑)、昼温(科幻作家)、春喜(译者)

新近出版的科幻小说集《身体,再来》将目光重新拉回到身体这个最原始的载体。这本书集结了来自中国和韩国六位女性作家金草叶、昼温、金青橘、程婧波、千先兰、王侃瑜的先锋想象,邀请作家们围绕“身体”主题展开全新创作,畅想未来社会形态下,人类身体的多种可能性。8月13日晚,《身体,再来》的作译者、策划者们将来到中信书店·跳岛声音书店,分享在算法统治的时代,为何要重拾对身体的好奇?当“活人微死”成为打工人的日常精神状态,我们如何在数字荒漠中重新发现身体的诗意?当人类抛弃肉身,如何在虚拟的世界感觉自己活着?

上海|马王堆汉墓与简帛文献

时间:8月14日(周四)14:00-16:00

地点: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正门四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刘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出土的26937件文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汉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生动立体、令人惊艳的图景,而三号墓出土的大量的简牍帛书,犹如一座汉代的小型图书馆,为我们打开了认识汉代思想世界的一扇大门。本讲座将介绍马王堆汉墓的部分文物,并着重对简牍帛书的内容加以讲解和分析。

上海|文化的故事:译、传承、超越

时间:8月14日(周四)18:30-21:00

地点:静安区南京西路1168号中信泰富广场LG层中信书店·跳岛声音书店

嘉宾:马丁·普克纳(美国哈佛大学英语与比较文学、戏剧教授)、宋明炜(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东亚系讲席教授)、黄峪(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部及敬文书院讲师)

8月14日晚,《文化的故事》作者、哈佛大学教授马丁·普克纳(Martin Puchner),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东亚系教授宋明炜,译者、跨文化研究学者黄峪将做客中信书店·跳岛声音书店,一同深入探讨文化的力量,见证文明互鉴的无限可能,看文化如何跨越时空,塑造今日世界。

上海|普通人生的生活脚本——《一生里的某一刻·隐藏宇宙》新书分享会

时间:8月14日(周四)19:30-20:30

地点:浦东新区东育路500弄1-9号前滩太古里石区三楼库布里克书店

嘉宾:张春(作家、心理咨询师)、张怡微(作家、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一生里的某一刻·隐藏宇宙》书写于《一生里的某一刻》同时期。这是一份不可能再有的真实记录。这些文字记录了张春一段暗中求光的日子,书中既有充满奇思妙想的“厦门要饭攻略”,也有跟小狗多比相依为命的艰难时日……8月14日晚,欢迎大家来跟张春、张怡微两位老师一起直面普通人的生活。

广州|短篇小说的光辉——从契诃夫谈开去

时间:8月9日(周六)15:00-17:00

地点:越秀区解放北路988号越秀公园·花城文学院二楼陌上礼堂

主讲人:苏童(作家)

“花城文学课”本讲将邀请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苏童开展讲座“短篇小说的光辉——从契诃夫谈开去”。

广州|奇思妙想,收获成长超能力!——文津图书奖得主李卓颖新作《妙奇奇事务所》

时间:8月10日(周日)14:00-15:30

地点:天河区天河路383号太古汇MU35号方所

主讲人:李卓颖(童书创作者)

文津图书奖得主李卓颖新作《妙奇奇事务所》,是一套给5-8岁孩子的原创桥梁故事书。8月10日,童书创作者李卓颖将来到广州方所,带来新作《妙奇奇事务所》的创作故事,带领大人小孩看她如何用奇思妙想解锁社交超能力,让孩子告别害羞胆怯,成为自信放光芒的发光小孩。

广州|用十年完成一个漫画梦——李宁静首部漫画集《我想记得的小事》新书分享会

时间:8月10日(周日)20:00-21:30

地点:天河区体育东路27号1200Bookshop二楼

主讲人:李宁静(插画家、漫画家)

本周日,《我想记得的小事》作者李宁静将带着自己的新书做客1200Bookshop,分享她用十年完成一个漫画梦的经历和故事。她的短篇漫画集《我想记得的小事》收录了她用水彩手绘的51个故事,是蜻蜓、梅子酒、风和长长的街道,是一些让人又哭又笑的小事,是普通女孩“小李”的成长故事,是一个年轻人所体验到的生活。8月10日,小李将和我们聊聊生命中经历过的细微小事,遇到过的平凡人物,以及如何通过绘画,接纳自己,同时走向一个更大的世界。

杭州|古籍修复之美——从《补书》谈古籍保护与传承暨《补书》新书首发

时间:8月9日(周六)9:30-11:30

地点:西湖区文景路与枫桦路交叉口之江文化中心内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二楼报告厅

嘉宾:张志清(国家图书馆原常务副馆长、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杜伟生(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汪帆(浙江图书馆古籍修复师)、胡玉清(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师)

浙江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汪帆老师的重磅新作——《补书》,即将在之江畔的浙图之江馆区揭开面纱!这不仅是一次新书首发,更是一场关于古籍生命、技艺之美与传承未来的深度对话。本次活动,三位重量级嘉宾将围绕古籍修复的技艺之精微、保护之迫切、传承之创新,以及《补书》一书的独特价值,展开深入探讨。

杭州|杭州,1938:海外档案中的日军侵华罪证

时间:8月9日(周六)10:00

地点:西湖区文景路与枫桦路交叉口之江文化中心内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二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周东华(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有一个名为“杭州,1938”的档案盒,记录88年前杭城一段“任何文明人都会感到痛苦的往事”。档案的记录者是一群在杭州的外侨,包括杭州广济医院院长苏达立、英国圣公会驻浙江主教高德斯、之江大学前校长明思德、美国长老会驻思澄堂牧师万克里、蕙兰中学校长葛烈腾等,他们以日记、书信、报道等,记录日军侵略杭州的至暗时刻,记录一群中外慈善人士为杭城点亮的数盏“文明之火”。

杭州|去写,去创造,去打破边界——默音《笔的重量》新书分享会

时间:8月9日(周六)15:00-17:00

地点:拱墅区延安路468号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书店

嘉宾:默音(小说家、译者)、张恩惠(图书编辑)

“说到底,笔,无论是用于写作还是作画,既轻又重,因为当执笔者是女性,那上面往往还承载着生活的重量。”这是默音在首部文学评论随笔集《笔的重量》中的一句话。在这本书中,默音记录了樋口一叶、田村俊子、武田百合子等日本从明治到昭和时代的女性创作者的故事。8月9日,默音将与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张恩惠、文化类播客主播捣枕一起做客王小波书店,和读者朋友们分享:《笔的重量》中的女性创作者为何而写,通过写作获得了什么,而我们如今阅读她们,又能收获怎样的感动。

杭州|《梦溪笔谈》:一枚浓缩古代科技人文的时间胶囊

时间:8月10日(周日)14:00

地点:西湖区文景路与枫桦路交叉口之江文化中心内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二楼报告厅

主讲人:王家葵(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

《梦溪笔谈》是宋代沈括撰写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笔记体著作,涉及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等领域,尤以对于古代科技成就的记录闻名于世,被英国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为什么《梦溪笔谈》能成为杰出的经典?为什么沈括能在天文、水利、数学、外交等多方面都有杰出建树?本周日下午,成都中医药大学王家葵教授将为您解读《梦溪笔谈》的体裁、历史定位和沈括其人的真实形象,并借此透视北宋科学的成就与限制。

成都|如何无目的、无主题、无计划地“旁观生活”——老安与冯晖谈摄影与写作

时间:8月9日(周六)15:00

地点:天府新区天府大道南一段1386号麓湖生态城艺展中心5F寻麓书馆·开垦厅

嘉宾:老安(摄影家)、冯晖(作家、历史影像学者)

1981年,年仅22岁的意大利青年安德烈·卡瓦祖蒂首度来华,次年留学复旦,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已经成为老安的他出版了首部随笔集《气呼呼的小词典》。和行遍中国的老安相似又不同,冯晖行走于成都街头四十年,街道研究十年,专注于城市微观史、日常生活史和历史影像的研究,痴迷于城市公共空间和日常生活的互动关系,著有多部研究专著。8月9日,老安和冯晖将来到寻麓书馆,分享和交流他们观看、观察的故事。

武汉|从江城到苏城——《行写苏州 遍寻江南》背后的双城故事

时间:8月9日(周六)15:00-17:00

地点:武昌区沙湖大道18号SKP购物中心四楼SKP RENDEZ-VOUS

主讲人:曾旺(画家、畅销书作家)

一位从武汉走出的画家,如何用十年丹青,写尽江南诗意?8月9日,青年画家、畅销书作家曾旺将做客SKP,讲述一个武汉少年的江南艺术寻梦之旅以及江城武汉如何孕育他独特的城市观察视角。这里有熟悉的寒山钟声、拙政园林、阳澄湖光……皆化作他笔下清新灵动的风景。这里更有您未曾细读的,关于武汉与一位艺术家的不解之缘。

西安|地理人的夏天,她们重走胡焕庸线

时间:8月8日(周五)19:30-21:00

地点:莲湖区星火路22号老城根G-park商业街区1F方所·设计力实验室

嘉宾:缪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廖辞霏(地理科普作家)、张玉(中学地理教师)、赵云逸(自由职业者)

女性以地理思维理解世界的方式,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女性地理学家的探索与实践过程,是鼓舞人心的。8月8日晚,西安方所邀请到嘉宾缪鑫、廖辞霏、张玉、赵云逸,她们刚刚完成“胡焕庸线”云南段、四川段的探索,一路行至陕西,来到西安。在本次活动中,她们将一同分享:从沿“胡焕庸线”的考察旅途中,捕捉沿线女性的生活影像;介绍更多女地理学家的故事,如中国首位地理学女博士刘恩兰、世界上第一位获得地理学最高奖项的女教授Doreen Massey;从女性行走者们留下的记录中,看女性如何感受世界、探索世界……

西安|画《市井》,话市井——王烁anusman创作漫谈

时间:8月9日(周六)15:00-7:00

地点:莲湖区星火路22号老城根G-park商业街区1F方所·设计力实验室

主讲人:王烁(漫画家、艺术家)

漫画家王烁用犀利的笔锋,把世界划开一道口,让人间百态、世道无常循着墨色的河潺潺流出。在《市井》中,他用画笔创造了一个个具象的世界,将无数讽刺荒诞和温暖柔情放大。这一次在西安方所,王烁老师除了带来创作《市井》背后的故事,也会与西安的读者一起来聊聊,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缝隙里,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市井生活是如何治愈他的内心同时影响他的创作的。

附:线上活动预告

我曾亲眼见证那战火——《穿越百年中东》作者郭建龙对谈

时间:8月8日(周五)19:00-21:00

地点:微信视频号@译文CLUB、抖音@上海译文出版社旗舰店、小红书@上海译文出版社

主讲人:郭建龙(作家、社会观察家)

当奥斯曼帝国的最后一缕余晖在枪炮中熄灭,一场在中东大地上撕裂文明的血色百年就此启幕——殖民者的刀锋如何划出扭曲的国界?石油为何成为诅咒而非希望?信仰的旗帜下,掩盖着怎样的权力博弈?普通人如何在历史飓风中挣扎求生?作家、社会观察家郭建龙的《穿越百年中东》以恢弘笔触揭开这片“世界火药桶”的百年伤疤,郭建龙在书中还原历史现场,深度追踪帝国解体之殇。8月8日晚,郭建龙将带着新书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官方直播间与读者们交流。

在共同劳作中学习:怎样的知识有价值?

时间:8月9日(周六)19:30-21:30

地点:腾讯会议(ID:648928352,密码:0809)、哔哩哔哩

主讲人:向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讲师)

在当代的学术研究和舆论主流里,我们总是把城市当作默认的语境,“农村”和“农村教育”往往跟“落后”、“资源匮乏”等负面词汇挂钩。但是,农村教育果真一无是处、只能不断模仿追赶城市教育吗?8月9日,我们将邀请向芯老师做客诚食讲座,探讨农村生活和劳动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向芯老师将通过鲜活生动的实例,揭示“在共同劳作中学习”的结构基础、内在逻辑与社会价值,并分析其瓦解的原因,进而反思城市中心的知识观,启发新的教育想象。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一周文化讲座|你我皆是历史的现场》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